上海闲话上海故事,讲给爱上海的人听

上海闲话上海故事,讲给爱上海的人听(主题)


(资料图)

传统滑稽戏进驻商业地标,习惯在演艺新空间看音乐剧的Z世代观众愿意为之买单吗?时髦的脱口秀、音乐剧、话剧纷纷讲起沪语,看中什么样的市场机遇?

舞台上,滔滔不绝讲沪语的演员有少年成名、纵横业界几十年的大家,有点击量以百万计的网红博主,有上海人喜闻乐见的熟面孔,有刚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也有尚在一字一句跟学沪语的小囡。耳边响起“侬”“阿拉”“伊”,都市高楼大厦间升起人间烟火气。

上海滑稽剧团在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驻演《欢迎入戏》,演员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资料照片

沪语不仅是上海地方方言,还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

不在剧场里等观众

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有个显眼的水泥门框,把人们的记忆瞬时拉回二三十年前。穿行在集市,每步都踏在时光里。热水瓶、搪瓷杯、老式电视机、五颜六色的海报组成背景,店家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嗦冷面与吃小馄饨的人混杂着。走到半道,屋檐下摆出乒乓球台,红砖垒成球网,真有人在打球……

上海滑稽剧团第一个专属演艺新空间就位于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深处。紫红色霓虹灯照着近两米高的演员海报。本月起,上海滑稽剧团携手城市集市,推出全新厂牌“闹猛喜剧团”,打造海派互动体验滑稽戏《欢迎入戏》,在来福士B2·D6空间驻演。

滑稽戏上次出现在来福士是两年前,团长凌梅芳说:“我们推出沉浸式短节目《弄堂里向》,演员被观众团团围住,连店家也跑出来轧闹猛。”去年年底,剧团与城市集市签订驻演协议。“《弄堂里向》演完后,我们特别喜欢这块场地。集市有丰富的海派文化元素,与观众互动远胜于传统剧场。”

凌梅芳直言,上海滑稽剧团一直想拓展、延伸沪语舞台,“不在剧场里等观众,而是更加主动寻找观众”。“闹猛喜剧团”海报一出,剧团收到不少问询电话,有散客,也有单位洽询包场。首演前,凌梅芳在北外滩来福士看场地,遇到路人在霓虹招牌前驻足,“消费者逛到新空间招牌前,看演员介绍,咨询什么时候开演、哪里买票、票价是多少,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有一种揭秘的感觉

滑稽剧团新空间首个驻演剧目《欢迎入戏》,由闹猛喜剧团的奇葩“导演”带观众入戏,通过“演绎+互动”的玩法,探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剧中,三对都市男女因为一瓶加了绿茶的啤酒围绕“孕与不孕”上演喜怒哀乐人生。后半场,“导演”邀请观众走上舞台,与演员共同探索结局。

彩色九宫格装置一直搭到天花板,随时有演员从九宫格冲出。154个明黄色座椅非常醒目。“我们把原来完整的滑稽戏内容剪了几刀。”《欢迎入戏》导演虞杰直言,观演有门槛,导演上台先问观众懂不懂沪语,适当调整方言占比。

“看了那么多脱口秀、开放麦、漫才,还是滑稽戏最对我胃口”“更适合吴越宝宝体质的喜剧”“演员亲切,近距离的体验带劲,推荐全家人一起观看”……一片好评背后,虞杰透露,邀请观众入戏随时会遇到挑战,“早些年观众内向,更习惯看演员‘吹牛’,现在年轻观众参与积极性高太多了,但也不会任由你摆布。”上周演出,虞杰碰到一位年轻人,“他的任务是扮演房间的门,按门铃要响,可他就是不出声。演员随机应变说,‘门铃坏了,只能敲门了’,全场笑成一片。”

除了年轻人,新空间还有二到三成中老年观众。“他们冲着滑稽剧团名头来了,以为会看到传统独脚戏、上海说唱。虽然进入新空间氛围慢一些,但他们不会冷眼旁观,也会在大结局时和年轻人一起跳舞唱歌。”虞杰说。

凌梅芳把《欢迎入戏》视为滑稽戏争夺Z世代市场的重要一环,“很多潜在观众没有进剧场的习惯,商场新空间能引流。《欢迎入戏》取材于滑稽剧团看家戏《好“孕”36计》,我们对这出成熟剧目的效果有底气,但不是照搬,而是改成戏中戏,高潮部分由观众和演员完成。”新空间舞台重新改建,后台场景切换、道具移动直接呈现在前台,完全向观众敞开,“有一种揭秘的感觉”。

用沪语回忆小辰光

在湖滨道购物中心B1,喜剧联盒国上海馆乍看更像咖啡店,多巴胺色系吧台、圆桌、长椅将前厅塞得满满当当。到了周末,这里又像粉丝聚会,大家排起长队凭票领扇子、贴纸、纪念T恤等周边衍生品。

顺着人流往里走,“咖啡店”帘幕后是200平方米演出厅,临时座椅挡不住观众热情——下午3时半演出,有人中午11时就来前排占座。这是瓜哥(张亚东)主场,在上海馆每月40场演出中,瓜哥沪语脱口秀卖得最快,开票即秒空。

12年前,瓜哥出道讲脱口秀,共舞台、1933老场坊剧场留下过他的身影,“当时喜欢买票听人说话的观众远不如现在多。”2021年,喜剧联盒国主理人storm(徐风暴)邀请瓜哥再次出山。瓜哥回归之初,售票情况没有想象中好。“逆袭?完全不存在的,我们遇到过台上5个演员、台下6个观众,我就是5个演员之一。”回过头来能笑着调侃曾经的窘境,瓜哥的信心来自当下的票房长红。今年1月,瓜哥的上海话演出视频传到网上,当天就有100万次播放量。他讲上海老城厢,讲浦东浦西的细微口音差异,以上海身份证开头三位数310命名的沪语脱口秀专场,春节起突然火了,“放多少票都是几秒售罄。”观众们挥动印着瓜哥头像的绿色应援扇,听他用上海话回忆小辰光。

沪语脱口秀占瓜哥演出总场次30%,尽管是最有特色和号召力的项目,但他控制着沪语脱口秀的场次,“真的不是饥饿营销,沪语场、普通话场80%内容不一样,要翻来覆去想新段子,我白天上班,晚上打磨新段子,周末演出。”

用沪语创作、表演脱口秀难吗?瓜哥不假思索地回答:“难也不难,乡音有优势,普通话的梗或许不好笑,换成上海话,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把普通话内容直接改成上海话也不行,两者节奏不一样,要找到地道上海俚语,找到情怀点,比如风靡一时的《孽债》《上海一家人》等沪产电视剧,一讲起来很有共鸣。”

沪语脱口秀接地气

瓜哥对观众了如指掌,因为演出后有合影环节,他因此得名“玲娜瓜儿”。“不少观众来自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他们在上海读书或工作,对上海话氛围好奇,能听懂20%至50%内容。观众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岁至45岁,有人看了十五六遍。我的观众看滑稽戏的比例高于脱口秀,他们不太了解脱口秀是什么。有人看完沪语脱口秀,又想去看普通话脱口秀。”

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传播让瓜哥一夜成了票房新贵。网友从国外飞回来直奔湖滨道购物中心B1,“沪语脱口秀新奇又接地气”。合影时,热情的粉丝送上手绘图、润喉糖、梨膏,提建议、分享文化认同感。“在大都市打拼,压力都挺大的,用上海话说说笑笑,更容易放下戒备,获得正向情绪价值。”瓜哥总结沪语脱口秀受欢迎的原因。

从网络短视频到线下演出,瓜哥感受到观众热情日益高涨,“沪语脱口秀一开始没啥人看,我们全凭情怀在做,一步步走来,现在局面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

落户湖滨道购物中心前,喜剧联盒国在上海大世界驻演。每次走进大世界,瓜哥都觉得在和前辈隔空交手,“王汝刚、毛猛达等滑稽名家都曾在大世界登台,这里还演沪剧,很有意思。”小时候看滑稽戏,看沪产情景喜剧《老娘舅》《红茶坊》,耳濡目染滋养着瓜哥的舞台基因,“用上海话讲上海故事,聚集起爱上海的人群。”(记者 诸葛漪)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新股
市场
Copyright@  2015-2022 西方证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